以前購買一個螺絲帽配件要跑到千里之外的浙江聯系商家,誰想街對面就是本地螺絲帽生產商!這樣舍近求遠的生意以后將不會在成都的機械行業內出現。在新津舉行的成都市工商聯機械制造業商會產品訂貨會上,業內百余名企業家到場洽談,簽約總金額達上千萬元。記者了解到,依托龍頭企業新筑股份近幾個月來接到的12億元大單,我市機械制造業已形成抱團發展趨勢,爭取以產業集群優勢形成擁有話語權的市場競爭力。
產品訂貨會同時也是成都機械制造行業內部信息交流的一個平臺。成都市機械制造業商會會長、新筑股份董事長黃志明無疑成了當天最受矚目的人物。今年9月份才上市的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中標12億元,成為業內津津樂道的“大事件”。
“產品再好競爭力也有限,形成產業集群才有市場競爭力”,在黃志明的帶動下,目前已經有10多家本地機械商會企業進軍高速鐵路配套產品供應,這在四川雙建路橋公司董事長張建祥看來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靠小公司的力量,連這種大項目的門都進不了!
“大學生好招,研究生好招,就是技工難找!”人才奇缺,這是目前機械制造行業內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此,新筑股份有同感,上市公司天馬軸承也感到緊張,雖然有現成的培訓體系,但天馬每年培訓的人才也是“剛剛夠用而已”。面對機械制造產業迎來的高速發展機遇,如何解決人才困境?機械制造業商會秘書長王永章解答了記者的疑問聯合辦學。據他介紹,目前商會企業已達成初步共識,聯合辦學,通過技師級教練的帶領,按崗位訂單培養實用性技術人才。此舉不僅可解決企業招人難的問題,也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急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