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門是龍灣區重點鼓勵和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F有專業生產閥門企業近1000家,相關配套企業420多家。在2009年的《龍灣區閥門行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中提到,要借助“中國閥門城”金名片,打造中國閥門產銷基地。重點發展特種、高科技、高參數產品,積極向國家重點項目所需的各種閥門產品發展。然而,龍灣閥門行業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做的怎樣?本刊記者帶著期盼走訪了正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闊步走來的諸多企業,他們以創新的理念、驚人的膽識,高歌猛進!
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硬如鐵
早在三年前的5月初,由凱喜姆閥門有限公司聯合溫州華海密封件有限公司、溫州良鋼閥門有限公司等17家閥門企業,重新組建的凱喜姆科技集團工商營業執照獲批。與其他營業執照不同的是,該科技集團總計5618萬元的注冊資本中,有3000萬元為股權出資,占了總資本的53%。據了解,這是2008年1月《浙江省公司股權登記試行辦法》出臺以來,溫州市首家以股權出資成立的企業。
新成立的凱喜姆科技集團以凱喜姆閥門有限公司為龍頭,將龍灣區華海密封件有限公司等17家閥門企業進行整合重組,將企業的各種生產要素,包括產品、技術、設備、廠房、服務、文化、團隊管理等,以資本形式進行流動、整合和重構,實現最優化配置,形成合力,以期能實現率先突圍。
據了解,目前,凱喜姆科技集團其旗下子公司5家,松散型企業13家。這18家企業均屬成長型企業,產品、技術各具特色和優勢,發展勢頭良好,且全部已通過ISO認證,其中10家企業已獲國家TS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證。如溫州華海密封件有限公司以生產閥門配套的密封件見長,產品以其專業專注特色而遠銷國內外地區,產銷業務年年穩步增長;而其他公司有些以生產管道球閥、有些生產其他種類閥門,各有優劣或特色,也有一塊市場優勢。集團掛牌后,在人員、技術、設備、資金等各生產要素重新調配,實現更加專業化生產,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而保證產品質量與成本最優化。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現在18家企業,每家企業至少有技術人員2~3名,而重組后,將使研發人員從原先的單兵作戰重組成一個由精兵組成的研發“集團軍”,與其形成開拓市場與新品的強手。
據凱喜姆閥門有限公司董事長章成忠介紹說,新集團已統一使用“凱喜姆”商標,統一質量管理,統一技術服務,統一財務記賬,統一廣告宣傳,以期跳出同行業的無序競爭,形成戰略聯盟,抱團開辟新市場。
章成忠說,近年來,閥門企業不僅面臨銀根收緊、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還遭遇節能減排、拉閘限電等壓力;同時,隨著經濟的深入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一些利潤薄、品牌效應差的中小企業舉步維艱,曾風光無限的中小閥門企業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已逐步露出病態,抗風險能力和突破力明顯不足,而閥門企業要想突破這些困境,必須轉型升級,但轉型后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讓經營者們舉棋不定——于是,“聯盟轉型”應運而生:風險分擔、資源共享、成果共贏,轉型之路也可以互依互靠,共同發展。
凱喜姆閥門有限公司通過1+N兼并重組加快資源有效整合聯合兼并途徑,促使資源集中整合,以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
“船小好掉頭”再也不是中小企業競爭的優勢,曾經風光無限的溫州中小閥門企業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逐漸成為致命的缺陷。企業要強大,企業要發展,“聯合重組”必是大勢所趨!
但是,雙方的企業文化、管理模式和發展理念在一定的基礎上要達到互相認可和融合;其次,兼并重組的重點是淘汰落后產能、提高凝聚力,應將雙方廠房、技術、設備、品牌、融資渠道、產品、管理團隊以及市場資源等各生產要素進行合理高優化調配,取其精華、舍棄糟粕,實現更加專業化生產,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而保證產品質量與成本最優化;然后,聯合后的集團公司集中開展品牌創建和營銷網絡建設,專注高科技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而子公司要專注優勢產品的專業化生產,做精做強,統一公司的商標、技術服務和質量管理,跳出同行無序競爭,形成戰略聯盟,抱團開辟新市場;同時,兼并重組要注意循序漸進,謹記欲速而不達。